业界动态
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上——白洋淀芦苇使用之变,杨丙军,新区,苇席
2024-05-18 01:53:24
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上——白洋淀芦苇使用之变,杨丙军,新区,苇席

新华社石家(jia)庄5月17日电(记者张粲、白林)在河北雄安新区,有这样(yang)一种“神奇”的画作,它并非画笔(bi)勾勒、颜料着色,而是使用芦(lu)苇秆拼(pin)接(jie)、碳化着色,它就是安新芦(lu)苇画。

栩(xu)栩(xu)如生的青头潜鸭、宏伟壮(zhuang)观的万里长城、精美诗意的雄安景(jing)观……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(lu)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(yang)丙军(jun),在他(ta)的芦(lu)苇画艺术馆内向记者展示(shi)了他(ta)的作品。

安新芦(lu)苇画就近取材于“华北明珠(zhu)”白洋淀(dian)。白洋淀(dian)是华北最大淡水湖,有芦(lu)苇约12万亩(mu),自古就有“一淀(dian)芦(lu)苇一淀(dian)金”的说法。

“芦(lu)苇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,见证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和白洋淀(dian)芦(lu)苇文化的变迁。”杨(yang)丙军(jun)说。

芦(lu)苇的生长、收(shou)割、使用伴(ban)随着一代代白洋淀(dian)人的成长。一直以来,白洋淀(dian)的芦(lu)苇收(shou)割后(hou),由于其轻薄、韧性强的特(te)点,人们普遍使用苇草(cao)编织技术将芦(lu)苇编成各类生活用品——盛螃蟹或者鱼货的小篓、铺在炕上的席子(zi)等。

这是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西大坞三村村民编织的苇席(5月7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张粲 摄

记者近日在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西大坞三村走访时,52岁村民马(ma)小焕正坐家(jia)门口用芦(lu)苇编螃蟹篓。“我们打小就会编席子(zi)、编篓子(zi),一天快的话能编20个篓。等螃蟹季来了,就卖出去挣些(xie)钱。”马(ma)小焕说,“以前席子(zi)编得也多,但席子(zi)耗工久,差(cha)不多一天只能编出一张来。”

记者了解到,随着时间的推(tui)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,白洋淀(dian)百(bai)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。西大坞三村村民肖永德说,现在真正买芦(lu)苇篓、芦(lu)苇席使用的人也少了,卖出去的也基本(ben)都成为了各大餐厅(ting)表现民俗风情的装饰(shi)品。

“一淀(dian)芦(lu)苇一淀(dian)金”的故事并没有就此止步(bu)。以白洋淀(dian)芦(lu)苇为作画原料制作的芦(lu)苇画,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以杨(yang)丙军(jun)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通过研究创作,逐渐将芦(lu)苇画发展成白洋淀(dian)的一张文化名(ming)片,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(ke)的喜(xi)爱(ai)。

这是杨(yang)丙军(jun)创作的芦(lu)苇画作品《牧鸭女》。新华社发

芦(lu)苇画因(yin)其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芦(lu)苇的自然形态,没有添加(jia)任何人工颜料,在环保方面表现突出。白洋淀(dian)芦(lu)苇画画面本(ben)色天然,古朴典雅,花草(cao)鱼虫、人物建筑、山水风景(jing)尽可展现,栩(xu)栩(xu)如生。

白洋淀(dian)芦(lu)苇,曾留(liu)下(xia)《小兵张嘎》等名(ming)篇(pian),也曾是养家(jia)糊口的“摇钱苇”。而雄安新区的设立,使这淀(dian)芦(lu)苇成为“无价之宝”。

“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之后(hou),我们这里被全国乃至世界的学者、游客(ke)所关(guan)注(zhu),更(geng)多的人愿意来到雄安,了解白洋淀(dian)的芦(lu)苇文化。”杨(yang)丙军(jun)的芦(lu)苇画艺术馆自新区设立以来,已吸引了超过3000名(ming)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前来参(can)观。“他(ta)们对芦(lu)苇画非常感(gan)兴趣,来自北京、河北、上海、陕(shan)西等地的学生们都来我这里看过画。人到这里了,想学的人自然就多了。”

除了吸引更(geng)多人参(can)观,杨(yang)丙军(jun)认为,雄安新区的设立也给了这门非遗技艺更(geng)广泛的题材选择(ze)。“以前我们创作的题材大多以白洋淀(dian)风光、水文化为主。新区设立后(hou),我们在题材上有了更(geng)广泛的选择(ze),例如雄安建设者、雄安地标、雄安城市风貌、雄安天际线等等。”更(geng)多的题材给了杨(yang)丙军(jun)和他(ta)的徒弟们更(geng)多的创作灵感(gan),“这些(xie)新的题材也推(tui)动了我们对制画技法进行更(geng)加(jia)深入的研究。这门技艺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。”

芦(lu)苇画的传承不仅得益于新区的发展,同时也逐渐回馈了新区。杨(yang)丙军(jun)介绍,新区设立以来,他(ta)的芦(lu)苇画艺术馆和芦(lu)苇画工厂已带动了超3000人参(can)与到这个行业。

5月1日,由杨(yang)丙军(jun)创作的芦(lu)苇画《万里长城》在2024法国巴(ba)黎国际博览会“遇鉴中国”中华文化主题展上精彩亮相,让雄安新区白洋淀(dian)芦(lu)苇画登(deng)上国际舞台。“当时接(jie)到邀请(qing)后(hou),我感(gan)到非常振奋,也深感(gan)这是一件大事。这次展出更(geng)加(jia)推(tui)动了芦(lu)苇画在海外的传播,让世界更(geng)加(jia)了解雄安,也助力雄安走向世界。”

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(qiang)上,从地域文化到走向世界,白洋淀(dian)的芦(lu)苇变迁见证着白洋淀(dian)人生活中的变化,更(geng)记录了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过程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