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传承好家教 培育好家风(守望·特别策划),家庭,顾旭昌,陈静
2024-05-20 04:01:11
传承好家教 培育好家风(守望·特别策划),家庭,顾旭昌,陈静

习(xi)近平总(zong)书(shu)记强调,“家庭是社会的(de)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(de)第一所学校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(dou)要重视家庭建(jian)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。

数(shu)据显示(shi),我国(guo)目前(qian)有4亿(yi)多家庭。家庭家教家风建(jian)设既是家事,也是国(guo)事,家庭和睦(mu)、家教良好、家风端正(zheng),子(zi)女才能健康成长,社会才能健康发展。近年来,在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下,我国(guo)家庭家教家风建(jian)设取得丰硕成果,爱国(guo)爱家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、共建(jian)共享(xiang)的(de)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落地生根。在5月15日国(guo)际家庭日来临(lin)之际,让我们走近4个家庭,了解(jie)他们传承好家教、培育好家风的(de)故事。

——编者

顾旭昌家庭五(wu)代同堂相亲相爱

“亲人经(jing)常聚在一起很幸福”

一场小雨过后,树上的(de)叶子(zi)绿得透亮(liang)。云南省(sheng)鲁(lu)甸县(xian)一户人家的(de)院子(zi)里,红色、粉色的(de)玫瑰竞相绽放。随着一声“开饭喽”,顾旭昌一大家子(zi)人取碗拿(na)筷,不一会儿,桌上的(de)很多菜就见了底(di)……

“五(wu)一”假期,小院里聚了70多口人。“亲人经(jing)常聚在一起很幸福,大家一起吃饭聊天,氛围特(te)别好。”顾旭昌说,“过年的(de)时候人更多呢!”

顾旭昌是家中(zhong)的(de)第二代,一大家子(zi)五(wu)代同堂,有28个小家庭、100多口人。“咱家这么多人,能不能办个‘年会’?”2009年,在顾旭昌侄子(zi)顾午淋的(de)提议下,一大家子(zi)大年初二开了第一次“家庭年会”,除(chu)了吃团(tuan)圆饭,各个小家庭还要表演节(jie)目。

小院从前(qian)是顾旭昌的(de)父辈居住,土瓦房虽(sui)然破旧,但承载了许多人的(de)回忆。“父亲是小学教师,我们小时候,他把房子(zi)外墙当黑板,教我们读书(shu)识字。”顾旭昌说,重视教育是父辈传承下来的(de)好家风。

第一次“家庭年会”就在小院的(de)水泥地上举行,大家围着院墙坐一圈看表演。2019年,顾旭昌三兄弟出资翻新了小院,盖起4层小楼,“家庭年会”则(ze)搬进了客厅。

“家庭年会”上还评选(xuan)出“优秀家人”,设置(zhi)了一些(xie)奖项。“我们的(de)评选(xuan)仪式感满满,还有颁奖词……”顾旭昌说,“我们希望以(yi)这些(xie)活动为载体,让好家风代代传承。”

去年暑假,大家又想出了个“开办训练营”的(de)点子(zi)。孩子(zi)们不仅要在小院里完成课业(ye),还学着包饺子(zi)、炒菜、洗衣服。顾旭昌的(de)侄女顾俊敏说:“从‘训练营’回来后,儿子(zi)自理(li)能力更强了,不仅自觉读书(shu)、写作业(ye),还会帮家长做家务。”

“老有慈(ci)心,小有孝心;心存善念,俭(jian)以(yi)养(yang)德……”屋里,一幅毛(mao)笔(bi)写就的(de)家训挂在墙上。屋外,小院里摇起跳绳,大人小孩齐上阵,满是欢声笑语……

陈静家庭在书(shu)香中(zhong)共同成长

“阅读是陪伴孩子(zi)最好的(de)方式”

“开始看书(shu)啦!”晚上9点,陈静做完家务,招呼(hu)丈夫贺玮杰和两个女儿到书(shu)架上各自取书(shu),在客厅围坐在一起,阅读分享(xiang)。这样的(de)亲子(zi)时光(guang),在重庆市荣昌区市民陈静家已是寻(xun)常。两个80后带着两个10后,每周一次家庭阅读分享(xiang)会,每年一份(fen)家庭心愿书(shu)单……一家人在书(shu)香中(zhong)共同成长。

夫妻俩(liang)的(de)卧室(shi)里放着一个落地的(de)三门大书(shu)柜,孩子(zi)们床头则(ze)摆着装(zhuang)书(shu)的(de)竹编筐(kuang)。“可以(yi)将近期看的(de)书(shu)籍放在里面,睡(shui)觉前(qian)看看。”陈静说,家里的(de)茶(cha)几、餐桌上也都(dou)有书(shu),想看时就能随手翻阅。

“阅读是陪伴孩子(zi)最好的(de)方式。”陈静介绍,他们注重采用有趣的(de)方式,提高孩子(zi)们的(de)阅读兴趣。周末(mo)晚上,夫妻俩(liang)经(jing)常组织“家庭诗词大会”,两人为一组“赛诗”,一组说唐诗题(ti)目,另一组背诵对应的(de)诗句。

还有一次,一家四口扮演绘本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中(zhong)的(de)角色。“平时我们都(dou)不大好意思表达爱意,但那次,大家沉浸其中(zhong),互相表达感情,关系更融洽了。”陈静说。

这几年,陈静和贺玮杰一有时间(jian)就带着两个孩子(zi)出去走一走,一睹书(shu)中(zhong)提到的(de)大美河山和人文胜景。

书(shu)里提到的(de)都(dou)江堰(yan)水利工程,引起了孩子(zi)们的(de)兴趣。不过,在出门前(qian),陈静给(gei)孩子(zi)们布置(zhi)了“作业(ye)”:为什么要修建(jian)都(dou)江堰(yan)?都(dou)江堰(yan)的(de)原理(li)是怎样的(de)?李冰父子(zi)做了哪些(xie)工作?……做好“预(yu)习(xi)”,孩子(zi)们在参观时感触更深(shen)了,回家后阅读的(de)兴趣也更浓了。

去年,一家人在北(bei)京(jing)游览了长城、故宫,还观看了升旗仪式,孩子(zi)们的(de)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回家后,夫妻俩(liang)“趁热打(da)铁”,买了一些(xie)历史类书(shu)籍,让孩子(zi)们进一步了解(jie)中(zhong)华民族的(de)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。

从2020年开始,陈静和贺玮杰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公益分享(xiang)活动,还在小区内组织小型阅读分享(xiang)沙龙,与邻居们交流阅读经(jing)验,推荐、交换书(shu)籍。“我们想让书(shu)香飘得更远,让更多家庭享(xiang)受到读书(shu)的(de)乐趣。”陈静说。

韩(han)淑秀家庭巡边五(wu)十余载

“我们懂得有国(guo)才有家”

这一天,韩(han)淑秀带上法规宣(xuan)传单,和老伴薛奎一起步行向东,一直走到一条黄沙土道前(qian)……夫妻俩(liang)是黑龙江省(sheng)东宁(ning)市三岔口镇(zhen)东大川村村民,也是当地的(de)护(hu)边员。这条蜿蜒向前(qian)的(de)巡边路(lu),见证(zheng)了老两口50多年从青(qing)丝到白发的(de)温暖相守。

1971年,23岁的(de)薛奎迎娶了19岁的(de)山东姑娘韩(han)淑秀,虽(sui)然生活条件艰苦,但夫妻俩(liang)始终互相扶(fu)持。薛奎有胃病,有时疼起来干不了活,韩(han)淑秀就给(gei)丈夫做面片汤养(yang)胃。那时,面粉稀(xi)缺,她自己都(dou)舍不得吃上一口。薛奎不善表达,却(que)有着自己的(de)感情表达方式,去地里干活时发现山葡萄和山梨,就采回来带给(gei)妻子(zi)。

“太深(shen)奥的(de)道理(li)咱讲不出来,但我们懂得有国(guo)才有家。”韩(han)淑秀说,刚(gang)嫁过来时,当地民警向他们提出协助守边护(hu)边的(de)建(jian)议,夫妻俩(liang)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。

夏季蚊(wen)虫多,冬季风雪大,夫妻俩(liang)在农业(ye)生产之余与民警一起宣(xuan)传边境法规、制止(zhi)非法狩猎、修复破损设施……53年中(zhong),他们巡边超10万公里。

在大女儿薛红兰的(de)记忆中(zhong),母(mu)亲忙碌的(de)身影(ying)有时在巡边路(lu)上,有时在做饭的(de)锅台旁。驻勤民警吃饭时间(jian)不固定,韩(han)淑秀总(zong)是随时为他们烧火做饭。夏天时,韩(han)淑秀挥动锅铲汗(han)湿衣背的(de)画面,深(shen)深(shen)地留在了薛红兰的(de)脑海中(zhong)。

又是一个平常的(de)日子(zi),依旧是那条黄沙土道,夫妻俩(liang)身边多了一个人陪伴。三儿子(zi)薛连军经(jing)常在工作之余陪父母(mu)一起巡边。在韩(han)淑秀和薛奎的(de)言传身教下,子(zi)女们也都(dou)乐于助人,经(jing)常力所能及(ji)地做好事。有一次,二儿子(zi)薛连刚(gang)在回家途中(zhong)遇到因车祸受伤的(de)村民,他主动拦车把村民送往(wang)医院,直到伤者转危为安才悄然离开;冬季山路(lu)结冰行车困难,薛连军就在路(lu)面抛撒细沙或炉灰渣,防止(zhi)过往(wang)车辆打(da)滑……“父母(mu)从小就教导我们要讲奉(feng)献(xian)、有爱心,我们要把这个好家风传承下去。”薛连军说。

倪伯苍家庭坚(jian)持为村民服务10多年

“只要乡亲们有需要,我们愿意做更多”

来到江苏省(sheng)启(qi)东市海复镇(zhen)庙基村网格员倪伯苍的(de)家,远远看去,这排平房并不显眼,但走近一看,却(que)让人眼前(qian)一亮(liang)。

屋前(qian)有一排宣(xuan)传栏,除(chu)了3间(jian)自住房,其余房间(jian)都(dou)被改建(jian)成公共活动空间(jian)。东边第二间(jian)是“家庭普法站”,陈列着相关报刊书(shu)籍;南边3间(jian)是网格活动室(shi)等,里面有电脑、电视机、放映机和会议桌椅……

2012年,启(qi)东市实行网格化管理(li),村民倪伯苍成了一名网格员。小到修水龙头、换灯泡,大到打(da)官司、建(jian)房子(zi),他有求必应。

一开始,老伴陈玉(yu)兰有些(xie)埋怨:“家里的(de)事都(dou)顾不上了。”于是,倪伯苍每天早早地起来做家务、干农活,忙完了再去忙村里的(de)事。

“老倪真了不起!”倪伯苍的(de)努力赢得了村民的(de)认可,也得到了陈玉(yu)兰的(de)支持。晚上回家后,倪伯苍便将一天的(de)工作记录下来。陈玉(yu)兰默默地帮丈夫调整台灯,倒(dao)一杯水。在陈玉(yu)兰的(de)陪伴下,倪伯苍记下了49本共120余万字的(de)“民情日记”。

渐(jian)渐(jian)地,陈玉(yu)兰也参与到倪伯苍的(de)工作中(zhong)。有一次,一户人家闹矛盾,陈玉(yu)兰负责做婆婆和儿媳妇的(de)工作,倪伯苍负责做儿子(zi)的(de)工作。“她以(yi)情动人,我则(ze)讲道理(li),我们俩(liang)相互配(pei)合。”倪伯苍笑着说。

调解(jie)工作难免遇到误解(jie),但他们从不计较。有一年除(chu)夕,一户村民因为不满调解(jie)结果,找上门来。这件事让倪伯苍感到很愧疚,陈玉(yu)兰安慰(wei)他说:“一点小波折,别放在心上。”

10多年来,夫妻俩(liang)先后为村民排忧(you)解(jie)难1200多次,成功调解(jie)矛盾纠纷1000多件。村民们亲切(qie)地称呼(hu)他们“倪家伯”“倪家妈妈”。“只要乡亲们有需要,我们愿意做更多。”倪伯苍说。

发布于:北(bei)京(jing)市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