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一腔热血,家国同怀,杨毓麟蹈海警世的“刚”与“柔”丨家传·湖湘家风故事⑭,教育,辛亥革命,湖南
2024-05-17 16:04:03
一腔热血,家国同怀,杨毓麟蹈海警世的“刚”与“柔”丨家传·湖湘家风故事⑭,教育,辛亥革命,湖南

编者(zhe)按: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(ti)认同,是每个个体(ti)成长的精神(shen)足印。党的二十大报告(gao)指出,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,加强家庭(ting)家教家风建设。这是“家教家风”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(gao)中。

“惟楚(chu)有材”,为何“于(yu)斯(si)为盛”,与湖南众多家庭(ting)重视家风传承(cheng)有很大关系。无数湖湘先贤(xian)不仅(jin)自身功成名就,还留下了大量家教家训(xun),被后世弘扬传承(cheng)。红网时(shi)刻(ke)新闻特(te)别推出《家传·湖湘家风故事》系列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汇聚奋发有为的时(shi)代精神(shen)。

红网时(shi)刻(ke)新闻记者(zhe) 杨艳 陈奥男 张必闻 长沙报道

英(ying)国利物浦的安(an)菲尔德公墓(mu)里,有一(yi)块(kuai)中国人的墓(mu)碑。

碑上,用中文写着(zhe)“中国蹈海(hai)烈士杨先生守仁墓(mu)”。墓(mu)碑既像一(yi)把利剑,展示着(zhe)墓(mu)主人满(man)腔热血的棱(leng)角(jiao);又像一(yi)个惊叹号,警醒当(dang)时(shi)处于(yu)混沌中的中国人。

这位杨先生,便是杨毓麟,字笃生,后易名守仁,长沙县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

杨毓麟与另一(yi)位湖南人陈天华,并称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东、西蹈海(hai)两烈士。

英(ying)国利物浦安(an)菲尔德公墓(mu)内,杨毓麟的墓(mu)碑。(杨立军供图)

1911年(nian)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,在英(ying)国的革命党人杨毓麟为唤醒国人,于(yu)当(dang)年(nian)8月5日愤(fen)而(er)蹈海(hai)自杀(sha)。

“白(bai)浪滔(tao)滔(tao),淘此无名之骨(gu)”的绝命书背后,这位湖南汉子(zi)有着(zhe)怎样的故事?

今年(nian)4月,梨花风起之时(shi),观潮(chao)君去其出生地探访,在众人的讲述里,跨越时(shi)间的长河,去感受(shou)杨毓麟的家国情怀和家风传承(cheng)。

书生杨毓麟推崇教育(yu)

有学者(zhe)认为,辛亥革命的一(yi)个特(te)点是书生革命,当(dang)时(shi)许多革命家是读书人,杨毓麟也(ye)不例外。

1872年(nian)出生于(yu)长沙县高桥镇甘草坑的杨毓麟,自幼聪慧,7岁能文、15岁成为秀才、25岁中举人。

父亲杨绍华一(yi)生务农,1889年(nian)离世时(shi)留下水田40亩。为补贴家用,杨毓麟和大哥杨德麟只得(de)任私塾老师。三弟杨殿麟到了入(ru)学年(nian)龄,因交不起学费无法上学,两个哥哥则(ze)在家教他读书。

烟台(tai)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(bo)学院新闻系主任李日,曾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,专门梳理过杨毓麟的教子(zi)观。其中很重要的一(yi)点便是“学习一(yi)刻(ke)不可懈怠”,他要求(qiu)孩(hai)子(zi)“万(wan)勿偷闲习懒,必以勇猛精进,发愤(fen)修学”。

其子(zi)杨克念不负期望,考入(ru)清华留美预科班。

“杨毓麟把自己的治学修身经验传授给子(zi)女,这是他传给后代的精神(shen)财富。”李日说。

杨毓麟

对(dui)教育(yu)的推崇,杨毓麟也(ye)影响着(zhe)身边人与后人。

杨毓麟比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小一(yi)岁,但在族中比杨昌济小两辈(bei),所以称杨昌济为“叔祖”。

两人都刻(ke)苦好学,经常一(yi)起切(qie)磋,互相勉励,并于(yu)1893年(nian)共同参加“乡(xiang)试"。1903年(nian),在杨毓麟等人的鼓励支持下,杨昌济东渡日本留学。1909年(nian),经杨毓麟、章士钊推荐,杨昌济前往苏格兰的阿伯丁(ding)大学继续攻读。

1901年(nian)至1902年(nian),杨毓麟曾借居长沙名门望族龙湛霖家。深谙教育(yu)兴邦的杨毓麟,极力游说龙家出资兴学。

最终,龙家晚辈(bei)龙璋(zhang)、龙绂瑞兄弟俩协同谭延(yan)闿与胡子(zi)靖共同出资创办了明德、经正几所学堂,成为湖湘近代教育(yu)史上的一(yi)页华章。

杨家重教爱(ai)学的传统延(yan)续至今,其后辈(bei)有很多从事教育(yu)、科研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。

杨道正是杨毓麟的侄孙(sun),原长沙市(shi)教委(wei)主任,长沙大学(现为长沙学院)第一(yi)任校长,为创办长沙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“不管从事哪种职业,都要行得(de)正、坐得(de)稳,多做一(yi)些有益的事,对(dui)得(de)起祖父、叔祖父这些曾经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(bei)。”作为杨家后人,杨道正教育(yu)子(zi)女爱(ai)国、好学、勤(qin)劳、尊亲,直至生命垂危之际,他的日记本上仍密密麻(ma)麻(ma)记载着(zhe)对(dui)教改(gai)的思考以及对(dui)家人的眷恋。

革命战士的家国情怀

25岁中举后,杨毓麟成为候选知县,但他很快抛弃了旧“体(ti)制”。

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、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饶怀民在20多年(nian)前便开(kai)始搜集杨毓麟的资料。从饶怀民整理的《杨毓麟集》里,可以清晰看到杨毓麟的革命轨(gui)迹。

中日甲(jia)午战争爆发,北洋水师几乎(hu)全军覆没。杨毓麟感愤(fen)不能自已,奋笔疾书写下《江防海(hai)防策》,希望清政府一(yi)洗惨败之辱。

杨毓麟后来(lai)放弃知县资格,留在时(shi)务学堂当(dang)教习。

从此,他的革命朋友圈越来(lai)越大,谭嗣同、黄兴、蔡锷、杨度等人皆是战友。

而(er)到了后期,杨毓麟的思想由“磨血革命”走向了“流血革命”。

后世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(shi),至少(shao)在三个方面无法绕开(kai)杨毓麟。

首先是写出力作《新湖南》。

1902年(nian),杨毓麟留学日本,出版著作《新湖南》,被史家评价为“辛亥革命准备时(shi)期最具鼓动力的著作之一(yi)”。

报纸也(ye)成为杨毓麟的战斗(dou)武器。前期他为《湘学报》撰稿,成为湖南维新派的重要人物。1907年(nian),《神(shen)州日报》在上海(hai)创刊,杨毓麟任该报总主笔,不断用文章号召(zhao)人们投身反帝反封(feng)建的革命洪流。

其次,他是暗杀(sha)五大臣的主角(jiao)。

1905年(nian)9月发生的“吴樾谋(mou)刺五大臣”事件,杨毓麟既是清廷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随员,又是策划谋(mou)刺的主角(jiao)。因火车震动触发炸弹,吴樾当(dang)场遇难。但清廷并未怀疑到杨毓麟。

此外,杨毓麟被称为革命党“自制炸弹第一(yi)人”。

在辛亥革命准备阶段,革命党人的形象(xiang)就是手持炸弹勇猛冲锋。1903年(nian)留日期间,杨毓麟就学习研制炸弹,还因试制中的意外,被炸坏了一(yi)只眼睛(jing)。

蹈海(hai)自杀(sha)前,杨毓麟还曾写过一(yi)本叫《炸弹》的书。

行为艺术(shu)家在利物浦海(hai)边雕刻(ke)的雕像。(杨立军供图)

极端(duan)的革命追(zhui)求(qiu),或许注定了他令人扼腕(wan)的悲剧人生。

1911年(nian)8月,杨毓麟在英(ying)国利物浦得(de)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,“精神(shen)痛苦,如火中烧”,因而(er)“愤(fen)不乐生,恨而(er)死(si)之”,于(yu)是蹈海(hai)以殉,亡(wang)身报国,年(nian)仅(jin)40岁。

噩耗传来(lai),国人震惊。黄兴悲痛不已,他在致友人信中称,“适得(de)杨君笃生自沉消息,感情所触,几欲自裁”。

中南大学教授孟泽在文章中这样评价杨毓麟——作为革命者(zhe),“勇敢、决绝和不顾一(yi)切(qie)”;作为儿子(zi)、父亲、丈夫,则(ze)“柔软、深情和明哲(zhe)”。

这种“鲜明的反差”,或许可以窥(kui)见杨毓麟的家国情怀。

杨毓麟非常关心孩(hai)子(zi)的成长。他在信中教孩(hai)子(zi)如何写作文,同时(shi)叮(ding)嘱孩(hai)子(zi),除了学习好日常课程(cheng),还要“养成坚强德性”,同时(shi)重视体(ti)操,学好中国的传统典籍。

1910年(nian),得(de)知女儿的婚事,杨毓麟从英(ying)国来(lai)信:“各事毕(bi)宜力求(qiu)节省,不可多费财力”“衣物不必求(qiu)好”。

儿子(zi)考上留美预科班,他写来(lai)长信,絮絮叨(dao)叨(dao)地给儿子(zi)列了6条注意事项,其中包括“不可怠惰”。

这让我们想起鲁迅那句诗,“怜子(zi)如何不丈夫”。

“以更大的深情去爱(ai)、去努力”

杨毓麟自居“死(si)士”,为革命不惜牺牲,是源(yuan)于(yu)对(dui)祖国母亲的爱(ai)。

1904年(nian),杨毓麟在上海(hai)专门成立爱(ai)国协会,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。

对(dui)家中的母亲,杨毓麟的感情和孝顺发自肺腑。

1900年(nian)到1911年(nian)的十年(nian)时(shi)间,杨毓麟在家的日子(zi)仅(jin)四天,但他不管身在何处,心中都装着(zhe)家。

除了写信给母亲报平安(an),杨毓麟会反复交代子(zi)女尊敬长辈(bei),不忘恩慈。

直到生命的最后一(yi)刻(ke),杨毓麟都想着(zhe)母亲——蹈海(hai)之前,他留下遗(yi)书,托同盟会战友将(jiang)自己130英(ying)镑积蓄中的100镑转寄黄兴作为运动经费,其余30镑转寄老母,以报养育(yu)之恩。

杨毓麟殉国两年(nian)后,其哥哥杨德麟因参加“二次革命”被枪杀(sha)。

为了表彰杨家教子(zi)有方,孙(sun)中山褒奖(jiang)“乡(xiang)里衿式”匾额一(yi)块(kuai),委(wei)派官员送(song)至长沙县“甘草坑”杨母手中。

图中红圈所示,原为杨毓麟旧居所在地。

杨毓麟这种感念长辈(bei)的孝道,也(ye)感染了后人。

杨毓麟的后辈(bei)撰文回忆,上世纪60年(nian)代,每逢(feng)杨毓麟的祭日,其女儿杨克恭就带(dai)着(zhe)自己的晚辈(bei),到湖南革命烈士陈列馆内杨毓麟的像前祭拜,向后人讲述其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(shen)。

2001年(nian)12月,杨毓麟的孙(sun)女杨亦卖掉一(yi)处房产,筹得(de)资金,带(dai)着(zhe)自己的儿女,前往英(ying)国利物浦,代表整个家族后人在杨毓麟墓(mu)前念祭文行大礼,完成了祭扫拜祭追(zhui)思缅怀的夙愿。

2023年(nian)暑假,杨毓麟的侄重孙(sun)、民革长沙市(shi)教育(yu)总支部主委(wei)杨立军带(dai)着(zhe)一(yi)家人,前往英(ying)国杨毓麟墓(mu)前祭拜。随身携带(dai)的,还有岳(yue)麓书社出版的《杨毓麟 杨德麟纪念集》。

在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、开(kai)慧纪念馆、明德华兴学校华兴会旧址,均有杨毓麟的雕像或照片(pian)。每逢(feng)清明,杨立军会带(dai)着(zhe)孩(hai)子(zi)们去瞻仰。他说,“有时(shi)不必用过多的香火贡品去祭奠,只需以更大的深情去爱(ai)、去努力”。

高桥镇孝文化公园。

孝行总是会引起共鸣,长沙县高桥镇打造了孝文化公园。

观潮(chao)君看到,一(yi)幅幅孝文化图描绘(hui)在墙壁上。在这里,村(cun)民们多次自发组织了以“尊老、敬老、孝老”为主题(ti)的专题(ti)讨论,形成了孝老尊贤(xian)的好风气。

在高桥镇白(bai)石源(yuan)村(cun),历经岁月沧桑(sang),杨家门口的池塘仍在,但旧居已不存在。

长沙市(shi)侨联(lian)主席陈慧在2021年(nian)就开(kai)始关注杨毓麟的事迹。当(dang)年(nian)长沙市(shi)两会上,她与民革长沙市(shi)委(wei)会专职副主委(wei)兼秘书长杨舜尧联(lian)合(he)提出建议,希望能推动修建杨毓麟旧居,更好地传承(cheng)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精神(shen)。

后因种种原因,旧居无法重建。但当(dang)地积极收(shou)集整理杨毓麟生平事迹资料,宣(xuan)扬其追(zhui)寻(xun)救国救民真理、不计私利为民为国的高尚情操。

“平生凄恻惯(guan),宁与白(bai)鸥期”。

但愿杨毓麟诗中的白(bai)鸥,能为他捎去家乡(xiang)春天的消息。

嘉(jia)宾点评

饶怀民:他们的家国情怀纯粹而(er)炽热

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、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饶怀民说,辛亥革命中虽然(ran)湖南不是主战场,但是湖南人发挥(hui)了重要作用,像黄兴、杨毓麟、蒋翊武、李燮和等。他们不仅(jin)是战场上的英(ying)雄,还主办了多种刊物,传播(bo)进步思想。杨毓麟的人生轨(gui)迹展示那个年(nian)代仁人志(zhi)士的家国情怀,纯粹而(er)炽热,坚定而(er)执着(zhe)。

发布于(yu):湖南省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