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“文明的驿马”——中俄在文学中遇见彼此,俄罗斯,中国,黄玫
2024-05-17 01:34:02
“文明的驿马”——中俄在文学中遇见彼此,俄罗斯,中国,黄玫

新华社北京5月(yue)16日(ri)电(记者郑冬睿、魏梦佳(jia))“啊,春天没(mei)有尽头也没(mei)有边疆!无边无际的还有理想(xiang)……”前不久,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(ju)行的第七届“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”诗歌朗诵会暨第二届北京高校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上,选手们声情并茂地演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俄罗斯名篇佳(jia)作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

“学生们踊跃参赛并展(zhan)现出极高的水准。这充分表明(ming),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青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(yin)力。”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、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黄玫说(shuo)。

第七届“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”诗歌朗诵会暨第二届北京高校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比赛现场(5月(yue)8日(ri)摄)。新华社发(北京外国语大学供图)

情感的共(gong)鸣

20世纪初,俄罗斯著名诗人、作家普(pu)希金的小说(shuo)《上尉的女儿》被翻(fan)译成中文出版,这是(shi)第一部以单(dan)行本(ben)形式出版的汉译俄罗斯文学作品,因此被一些学者认(ren)为是(shi)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译介和传播的起点。

从普(pu)希金到果戈里(li)、托尔斯泰、契诃夫等,此后一个多世纪,一批俄罗斯文学巨擘的作品被译介到中国,历经时间的检验,影响了一代代中国读者。

“我父母中学时都学习(xi)过俄语,在他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,深受俄罗斯经典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影响。”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黄玫说(shuo)。

黄玫至今清楚地记得,初中时读完(wan)小说(shuo)《卓娅(ya)和舒拉(la)的故事》后感受到的巨大震撼。“我被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,我走出家门,冒着小雨走了很久,难以平复心中的激(ji)动之情。”

自幼热爱文学的黄玫,大学学习(xi)俄语专业。博士期间,她(ta)选择了俄罗斯文学作为研究方向。

黄玫的俄罗斯文学翻(fan)译之路,起源于博士期间参与导(dao)师所主持的果戈里(li)作品《狄康卡近乡夜话(hua)》的重译项(xiang)目。“我非常(chang)感谢(xie)当时导(dao)师对我的信任。”她(ta)回忆说(shuo)。如今近三十年过去,她(ta)的译著已达数百(bai)万字。

“俄罗斯文学对我的影响是(shi)潜移默化的。”黄玫说(shuo),“俄罗斯文学体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、对家国的眷恋和对道德的追求等,与我们中华民(min)族的传统价值观相契合,因此中国读者更容易理解(jie)和接受俄罗斯文学,并引(yin)发情感上的共(gong)鸣。”

“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迷茫,俄罗斯文学给我很多心灵慰藉,与主人公和作家的精神共(gong)鸣让我在迷茫时没(mei)有那么孤(gu)独,学会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相处。”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曹雨轩说(shuo)。

“俄罗斯文学史也是(shi)一部俄罗斯思想(xiang)史。通过阅读俄罗斯文学,我了解(jie)了不同时期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和内(nei)心求索,也让我学会以更多元的视角去认(ren)识这个世界。”同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的杨晶说(shuo)。

图为翻(fan)译家草婴的《战争(zheng)与和平》翻(fan)译手稿(资料(liao)图片)。新华社发

文学的契合

早在普(pu)希金的时代,中国文化便在俄罗斯文学中留下了痕迹。有学者研究发现,在普(pu)希金的作品中,“中国人”和“中国的”两词出现过二十余次,均与美好的诗意相关。在他的藏(cang)书中包含有《三字经》《中庸》《赵氏(shi)孤(gu)儿》等中国书籍。

“俄罗斯的汉学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(nei)相对较为发达。例如,托尔斯泰就曾接触过老子和庄子的思想(xiang),诗人古米廖(liao)夫和作家佩列文的作品中也都出现过中国文化的元素。”黄玫说(shuo)。

俄罗斯汉学家、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·谢(xie)梅纽克见(jian)证了近年来汉学在俄罗斯的蓬勃发展(zhan)。

“如今俄罗斯很多地方设有汉语教学中心,编写了俄语版汉语教学大纲,一些中学已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授课(ke)。学术界对中国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关注。”她(ta)说(shuo)。

谢(xie)梅纽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俄文翻(fan)译工(gong)作。她(ta)是(shi)王安忆小说(shuo)《长恨歌》俄文版的译者,此外还翻(fan)译过张爱玲、苏童、麦(mai)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。

“中国经典文学在俄罗斯一直深受欢迎。例如,《道德经》已经出版了十多个译本(ben),四大名著也在不断(duan)再(zai)版发行。”谢(xie)梅纽克说(shuo)。

在谢(xie)梅纽克看来,中国文学最能打动人心的是(shi)其蕴含的人文关怀。“对‘人’这一主题的关注是(shi)俄中两国文学的共(gong)同点之一,这拉(la)近了俄罗斯读者与中国文学的距离。”

2021年3月(yue)4日(ri),学生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课(ke)堂上学习(xi)汉语。新华社发(叶甫盖(gai)尼·西(xi)尼岑(cen)摄)

“鲜活的声音(yin)”

文明(ming)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鉴而丰富。普(pu)希金曾将译者称作“文明(ming)的驿马”。

黄玫认(ren)为,俄罗斯文学在中国长盛(sheng)不衰,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译者的辛(xin)勤努力。

“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几乎全部被翻(fan)译成了中文,不仅如此,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也能在问世后较短时间内(nei)被译介到中国。”她(ta)说(shuo),“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(jie)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人民(min)。”

目前,黄玫正在着手重译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和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(shuo)集等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,此外她(ta)还积极投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,已翻(fan)译出版俄文版《儒(ru)释道耶(ye)与中国文化》等书籍。

“译者是(shi)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。我们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完(wan)整准确地将外国优秀文化介绍给中国民(min)众,同时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发展(zhan)成就充分传播到其他国家。”黄玫深感责任重大。

今年是(shi)中俄建交75周(zhou)年,也是(shi)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。“随着两国在包括文学在内(nei)的人文领域(yu)合作不断(duan)加强,译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”谢(xie)梅纽克说(shuo)。

“他们不仅仅是(shi)‘文明(ming)的驿马’,还传递着有助于两国人民(min)彼此相知相近的‘鲜活的声音(yin)’。”她(ta)说(shuo)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