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!福建践行大食物观 30年“从缺到富”,宁德,发展,农业
2024-05-17 12:53:50
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!福建践行大食物观 30年“从缺到富”,宁德,发展,农业

福建素有“八山(shan)一水一分田”之称,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(si)分之一。上世纪80年代食物总量匮乏、品(pin)种单一,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(he)蔬菜。习(xi)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,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:稳(wen)住粮食,山(shan)海田一起抓,农(nong)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发展。30多年来,福建立足(zu)农(nong)业资源多样性和(he)气候(hou)适宜优势,向海洋要食物,向森林要食物,向设施农(nong)业要食物,因地制宜推动特色现代农(nong)业转型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(gong)给体系。

初(chu)夏时(shi)节,福建宁德迎来新一轮收获。山(shan)上,万亩竹林绿意涌动,挖笋正当时(shi);海里(li),一根根绳子拉起,收获满船的海带;田间,连片的温室大棚产出各种新鲜(xian)蔬菜。

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云埔蔬菜专业合作社(she)负责人 李淑凤(feng):我们这(zhe)两天在收菠菜,过几天还有芹菜、尖椒、茄子等20多个品(pin)种。我们不仅供(gong)应到了宁德本地区(qu),还卖到了厦门(men)、福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方(fang),让大家吃得更丰盛。

宁德位于福建东北部,俗称闽东。上世纪80年代,宁德经济总量排在福建省末位,人均占有粮食也低于全省水平。1988年6月,习(xi)近平同志调任宁德地委(wei)书记,他(ta)带队深入全地区(qu)9个县,边走边调查,边思考、研究。针对当时(shi)以(yi)农(nong)业为主的实际情(qing)况,他(ta)认为,闽东穷在“农(nong)”上,也只能富在“农(nong)”上。

时(shi)任福建省宁德地委(wei)副书记 陈增光(guang):习(xi)近平同志从实际出发,对闽东的发展有清醒的思考,基(ji)于地域(yu)特点和(he)资源优势,他(ta)提出“靠山(shan)吃山(shan)唱(chang)山(shan)歌,靠海吃海念海经”,稳(wen)住粮食,山(shan)海田一起抓,农(nong)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发展。我们虽然很困难,但还有很多优势,大家听完以(yi)后(hou)打开了工作思路。

宁德环山(shan)抱海,境内(nei)陆地面积九(jiu)成(cheng)以(yi)上是山(shan)地、丘陵,海域(yu)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(bei)多。长(chang)期以(yi)来,当地农(nong)业的精力主要集(ji)中在耕地经营上,沉睡的山(shan)海资源、空白的产品(pin)有待开发。对此,习(xi)近平同志的发展思路是,山(shan)区(qu)要重点发展林、果、茶和(he)饲养业,沿海要从养殖业入手(shou),搞好深加工和(he)综合系列开发。一时(shi)间,宁德掀起了山(shan)海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(chao)。1989年2月,8位农(nong)民代表来到宁德地区(qu)行署会议厅作报告(gao)。

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(xiang)五蒲村村民 郑帮德:我当时(shi)在山(shan)地上种茶、种蘑菇,把经验分享给大家。政府(fu)又给我们贴息了贷款,派人指(zhi)导(dao)种植的经验,全村产业发展都很好。

时(shi)任福建省宁德地委(wei)宣传(chuan)部理(li)论科科长(chang) 金霞东:当时(shi)作报告(gao)的8个人,都是习(xi)近平同志在宁德调研时(shi)发现的“靠山(shan)吃山(shan),靠海吃海”的典型代表,希望通过这(zhe)些(xie)人现身说法,让干部学(xue)习(xi)经验,转变思路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。

在《走一条发展大农(nong)业的路子》这(zhe)篇文章里(li),习(xi)近平同志指(zhi)出,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(li)解为就是水稻、小麦、玉(yu)米等禾本科作物。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,也就是说,肉、蛋、禽、奶、鱼、果、菌、茶……这(zhe)些(xie)都是粮食。2001年,已任福建省省长(chang)的习(xi)近平同志亲(qin)自主持制定了加快农(nong)业结构调整的指(zhi)导(dao)意见,在总体思路中贯彻了大食物观,即在稳(wen)定粮食生产、确保粮食安全的基(ji)础上,加大特色农(nong)产品(pin)生产开发。从一域(yu)到一省,习(xi)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,推动培育了茶叶、水产、花卉苗木、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。

福建省农(nong)业农(nong)村厅厅长(chang) 陈明旺:构建多元化食物供(gong)给体系,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、宜牧则牧、宜渔则渔、宜林则林,我们坚定不移建设“海上粮仓”、开发“森林粮库”、发展设施农(nong)业等,走具有福建特色的大农(nong)业观、大食物观发展之路。

因地制宜,耕山(shan)牧海,福建构筑起临海蓝色产业带、闽西北绿色产业带、闽东南高优农(nong)业带。晋江胡萝卜(bo)、武(wu)夷岩茶、平和(he)蜜(mi)柚、永(yong)安笋竹等从山(shan)海间走来的土特产,让农(nong)民增收、农(nong)业发展有了“金钥匙”。在盛产大黄鱼、鲍鱼、海带的福州连江县,当地立足(zu)水产资源,加快打造国家远洋渔业基(ji)地。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,从传(chuan)统养殖延伸到种业、装备、精深加工,逐步建立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。

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养殖户 卢统峰:这(zhe)些(xie)年我们靠海吃海,深深体会到海就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,现在开发海洋方(fang)法更先进,更多优质鲜(xian)活(huo)的海产品(pin)“游”向千(qian)家万户,我们养殖户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(yi)。

30多年来,福建在大食物观科学(xue)指(zhi)引(yin)下,发展特色农(nong)业产业。2023年,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311万吨;水产品(pin)育苗已从传(chuan)统的“两藻四(si)贝”发展到120多个品(pin)种,水产品(pin)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;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,栽培种类全国最多;福建成(cheng)为全国七大“南菜北运”和(he)主要出口蔬菜省份。

中国农(nong)业大学(xue)副校长(chang) 林万龙: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是一以(yi)贯之的,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。需要依靠科技体系、政策体系、产业体系来支持大食物观的落实。在确保我们的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,更好地满足(zu)人民群众日(ri)益(yi)增长(chang)的多样化的食物和(he)营养需求,对于我们国家建设农(nong)业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