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让“科普之翼”更有力(人民时评),科学,科技,素质
2024-06-03 16:34:59
让“科普之翼”更有力(人民时评),科学,科技,素质

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。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(tong)事业,满足人们丰富多元的科普需求,关键(jian)在于持续完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

“无人机飞行表演”、缠绕(rao)画制作体验、“飞天(tian)小豹”数(shu)字人讲(jiang)解(jie)、“小小航天(tian)人”艺术团表演……前不久,2024年全国科技(ji)活动周期间,一场科普市集在上海黄浦滨江举办。通过互动体验、科普展示等形式,一系列好看、好玩、好学的科普产品触达普通市民,人们在“边玩边学”中探(tan)索奇妙的科学世界。

科学普及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。前不久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(jie)果显示,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.14%,比2022年的12.93%提高了1.21个百分点(dian)。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提升,反映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。当(dang)前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与日(ri)俱增,更加多元。让(rang)科普深(shen)入人心,还需要在服务的精准性上下功夫。

好的科普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输出,而是与受众需求的双向互动。由于知识结(jie)构、所处(chu)环境的差异,不同(tong)人群对科普的需求也不尽(jin)相(xiang)同(tong)。围(wei)绕(rao)个性化需求做科普,化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效果可能事半功倍(bei)。比如,在云南(nan)昆明嵩明县,当(dang)地围(wei)绕(rao)农民在种植中药材方面的痛点(dian),通过“农户点(dian)单+部门派单+专家接单”的方式,组织专家开展科技(ji)下乡讲(jiang)学活动,调动了群众的学习积极(ji)性,科普成效显著。再(zai)比如,针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强,中国科学院深(shen)圳先进技(ji)术研究院实验学校(xiao)开设了“博(bo)士课堂”,引(yin)入一线科研人才(cai)做科普,帮助孩子(zi)们接触学科前沿、培育科学思(si)维,在孩子(zi)们心中播下科学种子(zi)。

提升科普效果,要有高质量内(nei)容,还得与时俱进创新形式。如今,互联网日(ri)益成为老百姓获取科技(ji)信息的主要渠道,运(yun)用好信息化手段,有助于让(rang)科普触达更广泛的人群。“蒸(zheng)馒头哪层(ceng)先熟”“被陨石划破的航天(tian)器如何自动愈合”“如何运(yun)用热力学知识学会穿衣,不在寒(han)冬中瑟瑟发抖(dou)”……借助新媒体平台,一些科普团队(dui)以图文、漫画、短视(shi)频等解(jie)析物理知识,不少产品成为爆款。“我和妈妈学科学”公益科普活动则以新媒体的方式,让(rang)亲子(zi)一起介(jie)绍家乡地理风貌、农林(lin)特产等,并解(jie)说其中的科学知识。这样的形式,提高了孩子(zi)们的参与度,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(tan)索科学的兴(xing)趣,让(rang)大众从科普的被动“接受者”转变(bian)为主动“学习者”甚至“传播者”。

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,有必(bi)要抓好“薄(bao)弱一环”,让(rang)科普服务更加均衡普惠。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,但城乡、区域发展不平衡,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不同(tong)程度存在。可以发挥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设施便(bian)利、灵活等特点(dian),引(yin)导(dao)科普资源(yuan)和服务向基层(ceng)和欠发达地区倾斜。科技(ji)特派员、科技(ji)小院师生等是推动农村科普的重要力量,调动他们的积极(ji)性,能方便(bian)乡亲们获得更鲜(xian)活有用的知识。

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持续呵护和培养。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(tong)事业,满足人们丰富多元的科普需求,关键(jian)在于持续完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。随着科普工作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,更高质量的科普内(nei)容,更多元的科普形式,必(bi)将(jiang)让(rang)“科普之(zhi)翼”更有力,厚植科技(ji)创新的沃土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