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庙的确切创建年代已不可考,根据地方志记载,在明代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―1424年)已初具规模,称“新庙”,距今600多年,清康熙四十八年(公元1710年)秋,因地震坍塌重建,后经道光二年、咸丰三年、光绪八年续建,改称“玉皇阁”,民国初年增建后,改称“高庙”。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高庙坐北朝南,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,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。层层相因,逐步增高;辅助建筑位于两侧,均衡对称;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,极富变化。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,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、四角攒尖、十字歇山、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、不同风格的殿宇。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,檐牙相啄,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,体现了集中、紧凑、曲回、高耸的建筑特点。
高庙建筑布局大致分作3个部分,最下边的部分是保安寺,第二部分为南天门,第三部分是9楹3层高的主楼。主楼分大雄宝殿、西方三圣殿、五方佛殿3层。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,更妙的是它还集儒、道、佛三教于一庙,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,逼真精美之极,令人目不暇接。
高庙原为“三教合一”、“三教同源”的宗教活动场所,南天门前的砖雕牌楼上有副对联:“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;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”,正是这一宗教思想的印证。具体来说,保安寺属于佛教,过去住有僧人主持;自庙上部属于道教,过去住有在家道士主持。此外,高庙基座下还建有地狱,是全国有名的四大地狱之一。地狱内配有现代声控、光控、电掣手段,使神呵鬼嚎,阴风惨惨,达到了幻真境界,看之惊心动魄,发人深省,不失其教化之效能。